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

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

 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


作者: 少女老王  

出版社:圓神

ISBN:9789861337159


  女孩,那些強加解釋的標籤都不屬於妳,甚至風吹就會掉,

  千萬,不要撿起來再往身上貼,因為妳是那麼地耀眼!


  月經來潮要隱諱地說「那個來」才有教養、制服裡除了內衣還要加一層小背心避免暴露、校園熱門的霸凌人選比天氣莫測高深,唯恐哪天醒來換成了自己、過年家族聚會總以碎唸八卦作為關愛的表達、職場裡不管多拚命永遠有前輩老鳥說唉這你不懂、長輩治喪期間往往是數十年愛恨情仇的總結算……而我們還是不輕易對身邊人說愛,直到生命盡頭。


  身為女孩,在臺灣,我們幾乎都是這麼長大的。有著類似的故事,也有著同樣的徬徨與無奈。作者在媒體圈工作數年,採訪過無數人,才發現最荒誕離奇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,而那各種無人願意修復的異常,卻是我們日復一日的日常,漸漸習以為常。


  於是,她以極富畫面感的文字,記錄下這些奮力摸索著成長,最終綻放獨特光芒的軌跡,讓我們知道自己不孤單。也提醒著,或許我們無法什麼都要,但千萬不要連自己都丟掉。就讓那些來不及的事,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吧!

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

那一年,那些沒人說的故事

 那一年,那些沒人說的故事


作者: 少女老王  

出版社:圓神

ISBN:9789861337715


  從冬季迎來春風,然後看著花謝花落,聲聲蟬鳴又催來夏日……我們曾經期待這場瘟疫會像SARS一樣在炙熱中消失,然而它卻挺過了四季、又進入下一個四季。

 

  2020年的這場瘟疫撼動了整個世界,引起滔天巨浪,但其實世界沒有變,只是在一面放大鏡下,讓惡意貪婪急速現身,卻也激出更多溫暖與擁抱,把人心照得更清澈。

 

  少女老王以30世代女性慧黠的雙眼與具穿透力的文字,記錄下這一年十二個月看似不平常的日常。職場依舊有不平不義、還是有媒體以流量收益為依歸、家族親情的習題仍然糾結難解、愛情有悲也會有喜……悲傷與痛苦或許放大了些,但快樂與幸福的時刻卻也沒有因此被抹去。這些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,可能永遠上不了新聞,也無法在版上的熱門話題引起討論,但那才是臺灣自產的真實。

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

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

 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:原來看懂人,就看懂畫,說不出口的、不可告人的,都藏在畫中?!


作者: 顧爺  

出版社:原點 

ISBN:9789866408984


所謂藝術,只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浪漫,它也有愛情的八卦、人生的苦難,它能讓你心酸,也能讓你笑‧翻‧天!


  卡拉瓦喬  狂野不羈的逃犯〉〉〉把自己畫成斬首,黑幫老大饒他不死

  雷諾瓦    幸福洋溢的乳房迷〉〉〉用畫筆跟筆下的所有女人結婚

  莫內      精準的人肉照相機〉〉〉一畫畫就懶得換地方

  康斯塔柏  癡情的氣象預報員〉〉〉看他畫的烏雲,讓人有穿上大衣帶傘的衝動

  林布蘭    很衰又很強的光影大師〉〉〉畫完《夜巡》就衰神附身破產了

  泰納      心機的奇才〉〉〉偷偷補畫,愛打別人槍

  竇加      陰沉的舞女控宅男〉〉〉24小時跟蹤芭蕾伶娜的怪大叔

  塞尚      多視角的過動兒〉〉〉繪畫水準不如小學生的怪人,卻是日後的「現代藝術之父」

  梵谷      家喻戶曉的瘋子畫家〉〉〉命苦如中藥,命硬如鑽石的癲狂派!

2023年10月7日 星期六

流氓王信福

 流氓王信福


作者: 張娟芬  

出版社:衛城出版

ISBN:9786267052204


台灣最高齡死刑犯的故事

被戒嚴體制強制寫入,難以脫困的人生


  《流氓王信福》不僅是一個司法個案,更是一段被埋沒的臺灣史。在這樁疑點重重的死刑案背後,不僅有王信福這個小人物的生命史;有戒嚴時代《檢肅流氓條例》與整個臺灣流氓管訓、強迫勞動的人權黑歷史; 更有跨越時代的不當審訊與判決。

 

  張娟芬長期耕耘死刑、司法議題。在《流氓王信福》中,她既抽絲剝繭深入疑案,微觀地寫出了一個底層小人物在司法中遭遇的不公;更宏觀地再現了時代與社會背景,令我們看見戒嚴歷史荒謬殘酷的一面。在本書中,王信福「逃亡的背影終於轉過身來,沉默的、被代言的,終於開口。老去的王信福是前面所有王信福的總和,承載了時代的碾壓與時間的祝福,與讀者素面相見。」


  「《流氓王信福》這本書以迥異於過往冤案敘事的切入角度,既勾勒、耙梳了戒嚴體制對臺灣司法的扭曲,也書寫了寄生在國家安全與社會秩序『大義名分』下的檢肅流氓制度,如何輕易地輾平像王信福這樣的社會底層蚍蜉。」----尤伯祥,律師

 

  「張娟芬為何總是能以一人之力,糾正檢警司法造成的冤案呢?因為全心全意救人的,永遠比主宰人生死的頭腦清醒。我心目中,臺灣只有一個神探,就是張娟芬。」----吳豪人,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


  「長期以來,張娟芬擅長從一般百姓的視角透視臺灣。……懷著感激與感動閱讀這部作品時,才發現張娟芬作了多少家庭作業,也做了多少現場訪問與觀察。因為她,我們終於又看到另一個臺灣。」----陳芳明,政大臺文所講座教授

 

  「身為一個愛好文學的執業律師,在法律文學領域中,只有一個人的作品我敢矇眼推薦——張娟芬。」 ----黃致豪,律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