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

北中國批貨

北中國批貨:渤海灣時尚精品批發市場地圖


作者: 張志誠  
出版社:早安財經
ISBN:9789866613654


  本書,就是應廣大批貨族的需求,歷經多次實地走訪之後完成。透過詳盡的導覽,讀者可以輕鬆掌握渤海灣批貨資訊,真正第一次北中國批貨就上手!

      渤海灣商圈特色:
  氣候:北中國四季分明,連帶影響商品換季、種類,甚至商場營業時間。
  商品特色:韓商基地+保暖冬裝,渤海灣的商品風格與規模,絕對獨具一格。
  地理距離:從山東到遼東,比起廣州到虎門要遠得多,交通安排更顯重要。
  日程規畫:2省4市,12天才穩當。1省2市,5到6天才夠跑。

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

編輯這種病

 編輯這種病——記那些折磨過我的大牌作家們

作者: 見城徹  

譯者: 邱振瑞

出版社:時報出版 

ISBN:9789571351339


  「我的工作就是我那進退兩難的人生……無論對方多麼任性、討人厭、把我耍得團團轉,只要他的作品可以感動我,叫我做什麼都無所謂,就算要我去殺人放火,我也想和這個人共事……」--—見城徹


  幻冬舍,由一個抱持著「無名」、「年輕」、「貧窮」和「天真」之「革命四條件」的四十二歲中年男子見城徹,以一千萬日圓所創立的新出版社。成立首年,就破天荒在《朝日新聞》砸下三千六百萬日圓買下全版廣告,行銷一口氣推出的六本新書,最後全部大賣,成功打響創業的第一砲。


  在所有人皆不看好的情況下,見城徹陸續為作家們量身打造寫作企劃、激發其創作潛能,暢銷話題作包括村上龍的《工作大未來》、五木寬之的《大河的一滴》、唐澤壽明的《兩個人》、村上隆的《藝術創業論》、木藤亞也的《一公升的眼淚》、北野武的《全思考》、藤原紀香的《紀香魂》、弘兼憲史的知識漫畫講座系列……等。在2008年底爆出小室哲哉詐欺並破產事件後,亦隨即在隔年為其推出《罪與音樂》一書。


  見城徹領導下的幻冬舍,每次推出新書都引發藝文界轟動,也成功網羅如吉本芭娜娜、□仁成、銀色夏生、山田詠美、天童荒太、五木寬之、石原慎太郎、鄉廣美、小林紀善……等作家,把他們一舉推上寫作生涯的最高峰。


  什麼是幻冬舍傳奇?以千萬日圓的資本起家,只花了十年時間,資本額就翻升了四千倍!這就是幻冬舍傳奇。見城徹憑著對編輯一職的熱情與獨到見解,親手打造了出版界的奇蹟,箇中祕辛,全寫在本書裡!

2021年11月13日 星期六

amazon.com的祕密

 amazon.com的祕密

One Click: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.com


作者: 理察.布蘭特  

原文作者: Richard L. Brandt

譯者: 閻紀宇

出版社:天下雜誌

ISBN:9789862415412


  從西雅圖的車庫、到全球最大的網路商城,

  亞馬遜連續改變出版、零售、影音娛樂的產業規則!

  它比facebook更早從顧客資訊中淘金,

  比蘋果更快搶佔影音消費市場,

  它與眾不同的思維,改寫成功方程式!

  賈伯斯之後,探知科技新未來必讀的一本書!


  amazon.com的事業與版圖

  2000萬件商品,超越零售巨人沃爾瑪(Wal-Mart);

  獨佔60%的出版市場,從紙本書到60秒就可下載的電子書;

  佔有20%的雲端市場,NASA、哈佛醫學院、紐約時報都是客戶。

  亞馬遜真正可以如此領先,是它與眾不同的思維!

  新創達康公司聚集矽谷,但貝佐斯卻選擇從西雅圖開始;

  亞馬遜堅持絕對顧客至上,但卻不設客服專線;

  一般產品宣傳都好話說盡,但亞馬遜卻讓消費者發表負面評語;

  企業運作是機密,但亞馬遜卻開放運作平台、甚至幫競爭對手服務;

  各大廠爭奪平板出貨量,但亞馬遜卻說平板是服務。

  想要了解後PC、後網路的雲端時代,就要先了解亞馬遜如何看世界!


  本書由曾任美國《商業週刊》的資深科技記者布蘭特,透過與亞馬遜員工、競爭對手和觀察家等訪談,對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的種種重大決策抽絲剝繭,深入探討亞馬遜的崛起之路。亞馬遜不斷演進,促使出版業與零售業脫胎換骨,更擺脫眾多競爭對手,奠定網路電子商務公司的先驅地位。


  本書揭露亞馬遜的成功關鍵,帶您一窺貝佐斯的經營之道。

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

拚教養

 拚教養:全球化、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

Struggling to Raise Children: Globalization, Parental Anxieties and Unequal Childhoods


作者: 藍佩嘉  

出版社:春山出版

ISBN:9789869735940


  面對貌似不安全與不確定的未來,當代臺灣父母採取不同的教育與親職策略,試圖保障下一代的安康。弔詭的是,這些保安策略卻經常讓我們感到更不安全。


  在臺灣「拚經濟」的時代中成長的父母,如今「拚教養」成為人生重點。 他們渴望擺脫體罰與聯考的陰影,成為與上一代大不相同的父母,同時也希望下一代在全球化的時代裡,更有能力與機會去探索世界。儘管這一代父母擁有比過去更豐富的教養資源,然而,教養這件事卻讓他們益發焦慮,不時懷疑自己是否做太少、做太多、做不好、做不對?


  透過教養焦慮,看見當代臺灣

  本書以親職焦慮為鏡,映現出臺灣在全球化脈絡中所面對的風險與挑戰,包括相對停滯的本地經濟與薪資、與全球資本主義更緊密的連結與競爭、產業變化的不確定性,而日趨擴大的階級落差正透過教養形塑許多孩子的不平等童年。


 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,延續她在《跨國灰姑娘》中對於社會不平等的觀察與追索,從城市到鄉村,深入田野訪談近六十個家庭,並到學校教學現場實際觀察,扣緊中產階級與勞工階級的差異,分析臺灣目前幾種主要的教養模式,追問為什麼父母會做出某種選擇,以及這些選擇對家庭與孩子的影響,是理解臺灣當代教養現況重要的田野報告。